拜訪「蕩婦卡門」歌劇的發源地~塞維亞
本文摘自大衛旅行社旅遊專門家 信建吾先生 撰文在「中央綜合月刊」 國外旅遊專欄 歐洲經典之旅
十六世紀的「新羅馬」塞維亞,迄今仍以氣魄萬千的城堡與鐘樓,敘說著當年的繁華。西班牙最大內陸港塞維亞,是國粹佛朗明哥的發源地,十六世紀曾經被讚譽為「新羅馬」,從華麗的古城堡及典雅細緻的教堂、鐘樓看來,彷彿可以窺出當年塞維亞的榮景。 人口七十萬的塞維亞(Seville)自古有名,右城牆黑雷茲城門浮刻著:「赫邱力斯大力士建造了我,凱薩大帝用城牆及高塔圍繞了我,回教聖王攻下了我。」其後歷經西哥德王朝;摩耳人、阿默哈德王國、基督教徒、回教徒輪番攻占;十六世紀大文豪賽萬提斯雖曾被囚於此,但仍讚譽這一繁華進步的都市好像「新羅馬」。 古城堡煙塵遠盪,黃金塔鏤刻流金歲月 由於宗教伐異與種族戰爭的緣故,塞維亞城的北方構築了堅固的城牆與防寨,以華麗阿卡薩城堡、瓜達幾維河邊的黃金塔(Torre del Oro)最為有名,黃金塔建於西元一二二○年,塔面貼有當地特產的金色磁磚,河岸另有一寶塔,互為犄角;越河拉一索鍊,管制河面船隻的來往,由黃金塔可眺望斜對面博覽會的場址,但寶塔早已煙消雲散。 黃金塔以北跨越四個街區,即西班牙第三大之鬥牛場。因為內部有美麗的迴廊與拱門,及場地的寬廣適於攝影機鏡頭之拿捏,故成電影製片最喜愛的場景,傳說鬥牛藝術之發源地就在塞維亞。 由黃金塔向南走,過了四條街,即達塞維亞最大的公園綠地--瑪利亞•露薏莎公園(Parque de Maria Luisa),公園興建於十九世紀,曾為聖戴爾模皇宮舊址,一九二九年「拉丁美洲博覽會」(亦稱「西美博覽會」)在此舉辦,如今仍有部份參展建築,保留著當年令人驚艷的造型與建材,如亞美利加館等,充任特殊項目博物館。 與公園連成一氣的西班牙廣場(Plaza de Espana),如一半圓型扇狀,直徑約二百公尺的廣場,左右各一高塔,擁抱著中間高聳的建築物。建築底層為一圓柱挑高、扇型迴廊,迴廊下方外牆邊,有石材長凳,牆面及長凳皆包覆當地特產——彩色磁磚,磁磚上的圖案敘述著不同的故事,華麗多彩的圖案分別代表西班牙的五十八個省份。兩塔中間有一人工河流,四座彩色花紋圖案扶手之小橋橫越其間,代表著四個半島王國。 吉拉達鐘樓細緻典雅,大教堂古物價值連城 公園正北方的吉拉達鐘樓與主教大教堂,厥為最令觀光客印象深刻的景點。九十八公尺高的吉拉達(Giralda)曾為回教摩爾人寺院尖塔,塔頂銅製可隨風轉動之風信旗,造型為回教戰士信心使者,後因天主教徒收復故土,鐘樓外觀改成回教與文藝復興的混合式。牆面圖飾錯綜細膩,直櫺窗戶高挑細緻。塔內斜坡堅實路面,可步行至七十公尺高的眺望平台,鳥瞰繁華的市容。 主教大教堂寬一百三十公尺,縱深七十六公尺,僅次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與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,為全歐第三大教堂。大教堂內分做廿五座禮拜堂,六十八個圓頂穹窿,四十根堅實支柱,九十三片大型彩繪玻璃窗,千千萬萬的塑像描述著聖經或聖人的故事。內部價值不菲的古董甚多,例如純金打造的哥倫布陵寢,內藏大航海家哥倫布之衣冠,外由代表里昂、卡斯提里、郝瓦芮、亞拉崗四個古代國王的雕像扛在肩上。青銅雕像面部為雪花大理石製成,手持矛槍者,向下插在石榴上,石榴的西班牙語,音即格蘭那達市。 塞維亞不只是「蕩婦卡門」與「劍俠唐璜」的原產地,更是「聖週」與「春會」兩大節慶的代名詞。每年三月底至四月間耶穌復活節前一週,塞維亞五十六間天主教堂全都「動」了起來,把眾聖母皆抬至主教大教堂前,萬頭鑽動地唱出對聖母之讚美,並演出耶穌被捕、受審、被釘、死亡、復活的戲碼,號稱天主教世界最大的宗教慶典。 春會在四月底舉行,塞維亞大廣場搭上帳棚,信徒與遊客穿梭其間,飲啤酒,吃Tapas當地小吃、橄欖、炸魚等,許多人在較輕快的佛朗明哥音樂伴奏下,情不自禁地載歌載舞起來,有些年輕人則駕馬車或著華服騎馬遊行。春會的起源其實很單純,早期僅從農產品及牲畜趕集的生意經著眼,今日竟成熱門的旅遊景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