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夜譚 一千零一夜的聖地---格蘭那達


本文摘自大衛旅行社董事長  信建吾 先生 撰文在「中央綜合月刊」 國外旅遊專欄 歐洲經典之旅,版權所有,請旅遊同業勿違智慧財產權
 

        西元七世紀中葉,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南部的格蘭那達市已頗有建樹。由於內有伊比利半島上阿拉伯王朝的傾軋,外受基督教國家之反撲,西元1013年,遂由寇多巴(Cordoba)南遷建都於格蘭那達(Granada)。
        遷都後五百年,摩耳人跟隨世界文化潮流前進,一如法人在哥德藝術建築、義人在新古典主義繪畫雕刻上的蓬勃發展,格蘭那達也在宮殿建築上大放異彩。從它建築線條的勻稱優雅、牆面雕刻的精緻細膩與圖案的繁複,可以窺知當時的藝術造詣。
 
飽受戰火蹂躪,倖存阿罕布拉宮
 
        格蘭那達人口約有三十萬,建於海拔七百公尺的內華達山丘上,嚴格說來,舊市區分成阿罕布拉宮(Alhambra),阿爾拜辛(Albaicin),及吉普賽人居住的薩克柔蒙地(Sacromonte)三個部份,三者位於不同山丘上,這些山丘都是內華達山之餘脈。
        格蘭那達尚未淪陷於基督徒前的1492年,阿爾拜辛及薩克柔蒙地二市區曾受戰火無情蹂躪,藝術瑰寶多毀於一旦,只有阿罕布拉宮較完整地保留下來,以致觀光客到格蘭那達,只能瀏覽阿罕布拉宮及其毗鄰的大花園(Generalife:音譯漢尼拉莉菲)。
        阿罕布拉宮有四個景點可欣賞,一、蘇丹王十四世紀之皇宮,二、神聖羅馬帝國(西班牙加德國)國王卡洛斯五世(Carlos V)王宮,三、阿罕布拉最早建築,八世紀的阿卡撒巴要塞,四、大花園,又名夏宮,在城牆外面。
 
白色的「紅堡」令人費解,美麗古城如夢如幻
 
        阿罕布拉的蘇丹文,意指「紅堡」,但此一俯視右側達樂河之城堡,明明是白色的,紅堡之名為何又傳頌千里?歷史學者們猜測,蘇丹王在當地創建新朝之先帝,姓al Ahmar,與當地語言紅色相近而得名,而非其他欠缺考證之解釋。
        阿罕布拉宮四周圍繞的城牆,並非出於嬉戲,歷史上不少流血戰役發生於此。當遊覽車到了盡頭,遊客依序下車,步行登高,穿過七、八個人身高的馬蹄狀拱門--正義之門,門的正上方有手掌狀之浮雕,代表回教徒五大戒律。
        再經蜿蜒小路及一些門樓,即達阿罕布拉西方刁斗森嚴的阿卡撒巴(Alcazaba)要塞。望樓門簷上方之彩色磁磚或淺浮雕,或內部設計優雅的噴泉,或如詩如畫之庭園,已開始令人為之神奪。
        經過羅阿伊比廣場,穿越門戶則可進入卡羅斯五世皇宮前,城門上刻字曰:「只有上帝是征服者。」從廣場迴廊俯視山丘下之阿爾拜辛區,古城典型安達路西亞區城之白牆,窄巷中花木扶疏,聖尼可拉斯教堂與廣場歷歷在目。
        阿拉伯顯赫人士勾梅茲(G. Gomez)云:「阿罕布拉宮不只是最美的,而且是世上倖存的摩耳人古老宮殿中,保存最好的與歷史最久的。」當年住在其中的皇族,一定感嘆那些美好的歲月,猶如回教世界所謂「一千零一夜」般地如夢如幻。
 
獅子中庭雕樑畫棟,後宮華麗繁複
 
        通常觀光客被排定之路線,為先入蘇丹王宮,第一個房間為接待室(Mexuar),接待臣民或外國使節。再入內是愛神花(又名桃金孃)中庭(Patio  de  los Arrayanes),中央有長方形小池,池的兩邊種植姚金孃,氣氛平和舒暢。中庭北方為科馬雷斯四方形高塔。由中庭右側穿越騎樓迴廊,將可見馳名寰宇之獅子中庭(Patio  de los Leones),獅子原非回教產物,而是得自猶太教堂之戰利品,十二頭獅子代表猶太十二支派,獅頭一致朝外圍成一個圓圈,獅口噴出之泉水全部使用內華達高山沖下來之力道做為動力,此一力學原理,當地人已經使用千年之久。
        蘇丹拉薩利王朝在獅子中庭之四周,蓋了環繞式,一百廿四根上半截鏤空花紋大理石柱支撐的二層建築,即王室後宮(Palacio  del Harem),為數眾多的嬪妃姬妾、兒童追逐穿梭其間,當時嬉鬧之聲不絕於耳。
        因為回教禁戒偶像崇拜,後宮樑柱及牆面的裝飾皆為花草文字(阿拉伯文字),與幾何圖案,繁複與華麗令人目眩神搖。
        卡羅斯五世(即查理五世)皇宮四周看似厚重方正的石材砌成,但內部圓形之中庭非常特殊,像個歌劇院中間空蕩蕩地,每年夏天都有音樂節慶,或舞蹈秀在此表演。西班牙盛世時代,查理五世曾在塞維亞舉行婚禮,在格蘭那達度蜜月。
 
在漢尼拉利斐夢幻花園中,摩耳王嘆息萬般無奈
 
        皇宮牆外之大花園(西班牙發音:漢尼拉利斐Generalife,意即格蘭那達諸王之喜悅),花園的美麗與討喜是無可比擬的,許多人行步道令人進入童話故事般之美夢。御溝園中庭花園(Acequia),香郁的鮮花與潺潺的泉水,如詩如幻的縹緲夢境;當你注視著水池中小王宮的倒影,虛無的線條似乎述說著一個憂鬱王子的故事,宮內凡物整齊簡單,通道、迴廊、房舍、及灰泥格子架飾徘徊於上天賞賜的晨昏恩典,眺望山下美景山巒,猶似少女之羞赧。
        難怪1492年正月二日,當蘇丹王捨不得美麗王宮被毀,選擇不戰而走,臨行仍頻頻回首翹望,至今仍有戲劇曾描寫這一段「摩耳王之嘆息」,豈只是嘆息,眼淚都奪眶而出了,皇太后曾斥責道:「沒用的孩子,丟了江山。」

TOP